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梁雯 通讯员 任贤贤 高新永 孙佳 报道
“现在终于摘掉了‘失信企业’这顶帽子,恢复了信用,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近日,青岛一家公司的贸易主管刘成峰拿到了青岛海关签发的《准予信用修复决定书》后说,这也是今年以来青岛海关完成的首例失信企业信用修复。
这家公司主营塑料篷布等产品的加工贸易业务,因在保税货物管理方面出现走私行为被海关行政处罚,2021年12月被认定为失信企业。
“企业信用等级下调后,我们的进出口货物查验率几乎达到100%,加工贸易业务全额提供担保,经营成本增加,通关时间变长,交货时间没有了保障,老客户有怨言,新客户开发受阻,真是寸步难行。”刘成峰说,要想企业做得长久,就得守法经营,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
据反映,因降为失信企业导致的查验率升高,间接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同时公司还需要每年缴纳加工贸易风险保证金460多万元,为公司发展带来较大负担,导致去年该公司外贸进出口业绩远低于此前预期。
202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注册登记和备案企业信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根据办法,海关建立企业信用修复机制,依法对企业予以信用修复。
据了解,未被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的失信企业在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且符合相应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向海关书面申请信用修复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这家企业此前因构成走私行为被海关行政处罚,根据规定,需在被认定为失信企业满1年后,提出修复申请。
“失信满1年后,海关及时指导我们完成信用修复,公司终于重回正轨,也重塑了开拓市场的信心。”刘成峰说,将来企业一定会遵纪守法好好干,把以前失去的商机和市场找回来。
为帮助失信企业更好地利用信用修复政策,青岛海关依据海关总署信用管理制度修订了信用修复流程,明确信用修复具体环节要求。海关定期梳理关区失信企业名单,建立失信企业台账,组织失信企业信用修复专题培训,线上线下多形式开展政策宣贯,助力符合条件的企业重塑信用。2022年,青岛海关共为关区16家失信企业完成信用修复。
“落实好失信企业信用修复机制,是我们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青岛海关企业管理处处长岳进波说,该关将持续帮助企业强化诚信守法意识,提高诚信经营水平,畅通企业信用修复渠道,为企业向好发展送上“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