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不仅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更是企业在市场中的立足之本。然而,当企业因各种原因陷入困境,面临失信危机时,如何有效地修复信用,恢复市场信任,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大难题。
本案例以恩施某酒业有限公司为例,详细描述了企业在面临资金困境和失信危机时,如何通过法院的信用修复激励评分制度,逐步走出困境,重获市场信任的过程。
这一案例不仅揭示了信用修复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也为其他企业在面临类似困境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基本案情概述
2020年初,由于资金短缺,恩施的一家酒业公司被迫停工,并拖欠了利川一家印刷公司的货款。因此,印刷公司将酒业公司告上了利川市法院。
经过协商,双方在2020年4月14日达成了调解协议,酒业公司承诺分两期支付印刷公司共计9万余元的货款。
然而,在约定的期限结束后,酒业公司并未履行其支付义务,导致案件进入了执行程序。
执行过程详解
在执行过程中,市法院将酒业公司列入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并对其法定代表人实施了高消费限制。
2022年7月13日,酒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得知市法院提供失信企业信用修复的机会后,向法院提出了信用修复申请并签署了承诺书。
经过法院的调查,尽管该公司已经停产且无可供执行的财产,但其一直积极配合法院的执行工作。
根据相关规定,市法院对酒业公司的信用状况进行了审查评估,认为其满足信用修复的条件,并决定对其进行信用修复。
目前,酒业公司正在积极筹备重新开业。
典型意义分析
当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一些被执行企业可能因暂时无法清偿债务而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刑天律师认为,这种情况不仅限制了企业的许多权利,还可能进一步削弱其履行能力,使案件执行陷入僵局,企业发展也陷入恶性循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法院推出了信用修复激励评分制度,通过细化修复指标来重新“激活”被执行企业的履行能力。
在本案中,市法院创新性地运用了信用修复评分制度来为企业提供支持。这一做法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信用惩戒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良影响,还强烈传达了“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导向。
通过将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法律义务的正向激励作用放到最大,市法院坚决维护了诚实守信方的合法权益。
同时,市法院还不断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强化信用激励,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为提升社会信用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如果您需要信用修复的业务咨询,请联系专业的刑天律师zxk18854499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