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面对信用危机,企业信用修复是你的救命稻草!
企业信用修复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采取整改失信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的措施,以提高和恢复企业信用的过程。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信用是与客户、供应商、金融机构等各方建立信任关系的重要因素。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诚信的行为,比如未能偿还债务、违反合同、逃避税收等,还有一些违反法律法规的经营行为。这些不良行为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信用评级,给企业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企业信用出现不良记录,一般来说有两种情况,即遭到行政处罚和涉及司法裁判。对于大家来说,这两种情况都是可以理解的。行政处罚一般是由国家的行政机构给予,包括税务、工商、消防、环保、交通、卫生等部门。而司法裁判主要指涉及司法案件、裁判文书、立案信息、开庭公告、被执行人、限制高消费等与司法有关的不良记录。
什么是企业信用修复?
信用主体为积极改善自身信用状况,在纠正失信行为、履行相关义务后,向认定失信行为的单位或者归集失信信息的信用平台网站的运行机构提出申请,由 认定单位或者归集机构按照有关规定, 移除或终止公示失信信息 的活动。
企业信用修复有哪些条件?
提前终止公示对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行政处罚信息,应当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一)完全履行行政处罚决定规定的义务,纠正违法行为;
(二)达到最短公示期限;
(三)公开作出信用承诺。承诺内容应包括所提交材料真实有效,并明确愿意承担违反承诺的相应责任。
什么情形会被列入安全生产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下列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应当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一)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以及经调查认定对该事故发生负有责任,应当列入名单的其他单位和人员;
(二)12个月内累计发生2起以上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
(三)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情节特别严重、影响特别恶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被处以罚款数额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
(四)瞒报、谎报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责任人员;
(五)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下列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但因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的生产经营单位或者机构及其有关人员,应当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
(一)未依法取得安全生产相关许可或者许可被暂扣、吊销期间从事相关生产经营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
(二)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职责的机构及其直接责任人员租借资质、挂靠、出具虚假报告或者证书的;
(三)在应急管理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后,有执行能力拒不执行或者逃避执行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
(四)其他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且性质恶劣、情节严重的。
向市场监管总局申请行政处罚公示信息信用修复需要提交的材料
(一)信用修复申请书;
(二)守信承诺书;
(三)送达地址确认书(可选);
(四)履行法定义务、纠正违法行为的相关材料;
(五)营业执照等身份证明材料;
(六)行政处罚决定书;
(七)市场监管总局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破局之道:企业信用修复的黄金法则!高效企业信用修复,让你迅速重回市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